由于服务对象高度同质化,新三板的快速扩容对全国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对于未来发展,出现了分歧:是转身成为四板,还是继续坚持原有定位,或是做其它创新。
面对新三板强势冲击,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何去何从,备受市场关注。对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
据了解,上海股交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之一。截至8月中旬,上海股交中心股份转让系统(E板)已实现挂牌公司213家,股权报价系统(Q板)已实现挂牌企业1155家。该市场2013年实现净利润1300万。
与新三板竞争关系明确
证券时报记者:面对新三板的冲击,有的交易市场已经明确提出要做四板市场,现在上海股交中心是如何定位的?
张云峰:现阶段这个问题不能回避。资本市场的功能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再配置。所谓资源配置就是聚集社会资本交给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创造社会财富,这就是融资;通过衍生产品的交易让有钱人拿到资产,让需要钱的人拿到现金,这就是再配置。如果一个市场不具备这两种能力,特别是融资功能,那么这个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上海股交中心在功能定位上首先是一个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这个定位一直没有改变。
上海股交中心分为E板和Q板。E板与新三板的挂牌条件相当,服务群体一致,客观上形成了竞争关系。Q板与E板服务群体上有错位,比E板低一个层次,可以理解为是四板。
证券时报记者:上海股交中心的E板如何与新三板竞争?优势是什么?
张云峰:首先是制度和运作规范,这是竞争的第一要素。上海股交中心要求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至少从“充分披露”的字面要求来说,这是全国最严格的。其它市场基本上都是要求适度披露。
其次是融资功能的发挥。企业不论是在新三板还是上海股交中心挂牌,若都寄希望于转板,这都不是市场开设的本源。融资功能是交易场所最重要的功能,目前上海股交中心累计为企业融资37.51亿元。2012年,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融资满足率曾高达78%。最近两年没有统计,虽然有些下降,但仍然是国内同类市场中融资能力较强的。
再次是交易活跃度。上海股交中心在交易活跃度上可能是国内同类市场中最高的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上海股交中心成功融资,上海股交中心也聚集了大量的投资者。
场外市场
需解决基础流动性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交易不活跃是场外市场的通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群体少。能介绍一下上海股交中心投资者的情况吗?
张云峰:专注在上海股交中心的投资者,已从原来的30多个机构投资者,发展到现在8000多个投资者(其中9成是个人投资者)。
投资者群体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有意识地培育投资者,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确实获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他们对这个市场有一定的忠诚度。上海股交中心坚持向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成长。而企业高速成长,投资人才能有好的回报,对这个市场才有信心。
证券时报记者:是不是说上海股交中心的挂牌企业都是高成长性企业?
张云峰: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成长性很高。2013年度,挂牌企业利润平均增长率是125.91%,2014年度可能会更高。这种高成长性,也促成了上海股交中心53倍的高市盈率。
并且,我认为,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成熟度的小企业风险是比较小的,它如同健康成长的青少年,生命力旺盛。大中型企业的风险相对要大,它如同成年人,身体状况可能走下坡路。
证券时报记者:新三板即将推出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一般会带来活跃市场及定价的效果。这是否会对上海股交中心产生致命影响?
张云峰:我并不看好做市商制度。如果把做市商制度简单理解成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这并不全面,甚至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单就做市商交易方式而言,它依然需要有流动性做基础,然后在做市商的推动下让交易活跃度锦上添花。但如果缺乏基础的流动性,做市商交易方式也很难发挥作用。
事实上,国内有些交易场所也在尝试做市商的交易方式,但效果不太好。缺少基础的流动性,任何交易方式都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目前中国场外市场需要解决的是基础的流动性。
自贸易区金融平台
上线时间推迟
证券时报记者:作为区域性的场外市场,上海股交中心有一大批挂牌企业不是上海本地企业。您对此怎么看?
张云峰: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也很纠结。国务院38号文规定“原则上不得跨区域经营”。这个“经营”有两种理解:抠字眼的人认为是跨区域设机构。但大部分人认为是指区域外企业挂牌。
对这个问题,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38号文是原则上的要求,我们认为可以有一点松动,这是我们允许上海以外地区企业挂牌的基础。
二是,在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对上海股交中心的描述为“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非公开转让市场建设”。这没有对服务区域进行限定。
第三,对于上海以外地区企业的挂牌,我们采取被动策略。
第四,在上海以外地区企业挂牌前,与当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第五,跟企业讲清楚上海股交中心的情况,以及与新三板的区别。
第六,由于券商受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的约束,我们也不允许券商推荐上海以外地区的企业挂牌。从2年半运营效果看,外地企业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风险完全可控。
证券时报记者:您今年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今年年内上海股交中心将上线自贸区金融平台。现在进展情况如何?
张云峰:首先要说明一下,上海股交中心在自贸区设立金融平台的时间可能要推迟。
国务院《上海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提出,“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海股交中心有兴趣也有责任要在自贸区开展业务。但是我们在自贸区开展业务有几个前提:一是允许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出台。二是不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自贸区的业务相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三是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要求。
现在也探讨了几套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实施都是以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前提。因此,现在我们也在等相关政策出台。在自贸区设立的金融平台,应该是境内外的企业都可以挂牌,境内外投资者都可以自由投资。这将是一个新设的板块,不同于现在上海股交中心的E板、Q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