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二轮定向降准的消息发布至今已过去一个月,但是中小企业仍是“一贷难求”,政府类项目还是各家银行眼中的香饽饽。
小企业资金饥渴难解
老杨是上海一家贷款中介的负责人。从6月初开始,他就满怀信心地追踪定向降准实施后,银行会像监管部门希望的那样把钱借给他的客户——中小企业吗?
“我等了快一个月,到现在只看到贷款向中小企业松动的蛛丝马迹,以前我们提交的贷款申请银行基本不收;现在呢,收了。最终贷款能不能放?我看不乐观。”老杨告诉记者,目前中小企业即便能从银行融到资,年化利率也要高达10%至15%。
老杨是银行信贷员出身,后来和所在行的行长一起“下海”办起了贷款中介公司。十多年干下来,在圈子里的口碑相当不错。
在老杨看来,短期内中小企业贷款情况很难改善是有依据的。今年以来,有些股份制银行承诺借款企业“先还贷,再续贷”。但不少企业借入市场上的“过桥资金”归还贷款后,银行背弃当初“承诺”不再续贷。这让企业经营雪上加霜。“客户的过桥资金有的利息在15%以上,银行这招搞得客户差点破产。”
银行也有苦衷。某城商行支行行长赵子龙(化名)说,近年来中小企业贷款在整个信贷中的比例明显上升,但是去年以来不良资产主要反映在这一领域。
这位行长觉得压力巨大,“明明企业贷款客户的风险在上升,却让银行降低利率,这不现实。”
政府信用仍“管用”
与中小企业一贷难求相比,政府项目融资要容易得多,利率一般在13%以下。
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限制、监管可以追溯到2010年。银行迫于监管压力不得不从财务指标上满足要求,但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又让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欲罢不能,因此想出了诸多精妙办法来规避监管。
某城商行的支行行长介绍,刚开始不让银行给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银行就发行理财产品,让理财资金池对接融资平台;后来,银行找到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让信托公司充当“通道”,资金和项目两头都由银行掌控;现在,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也加入了“通道”大军。
目前已有不少商业银行在跟基金公司开展“银基合作”。所谓银基合作,就是商业银行的理财计划投资于基金公司子公司管理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后者再投资银行看中的融资平台、房地产等受限项目。
银基合作相较于此前的银信合作、银证合作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银行理财资金要投资受限的信贷领域,开辟一条新“通道”而已。此前,银证合作已经取代银信合作,成为商业银行向表外转移资产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银信合作”还在银监体系内,监管相对便利,那么银证、银基合作横跨了银行、证券两大体系,中间环节越来越多,资金最终流向越来越隐蔽。
“钱荒”暴露流动性风险
据赵子龙介绍,他所在的银行连续几年实行“业务下沉”,把中小企业贷款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把民营经济活跃的温州、宁波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但去年以来这些重点业务、重点地区成了该行不良资产的“重灾区”。即便“定向降准”使他所在银行的资金有所宽裕,也不愿再往这些领域投放。
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利可资产董事长潘玮杰指出,去年的“钱荒”事件令各家银行意识到自身的风险暴露,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的问题,一些杠杆过高的银行开始了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之路;市场上部分信托出现兑付危机等信用风险事件也迫使银行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导致近期的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银行表外融资渠道的融资规模均出现显著收缩。出于对信贷风险的控制,银行进入信贷紧缩周期。
贷款中介李东生(化名)多年和中小企业打交道,他认为企业融资难是长期以来的课题,并不期望一朝就能破解。当务之急是减轻企业负担、减少政府干预,让企业专注自身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