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媒体报道监管层将针对券商直投公司“突击入股”采取新的措施,锁定条款或将更严格。一时间,国内刚刚风生水起的券商直投业务前景又扑朔迷离起来。
券商直投其实就是股权投资,类似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投资那些券商认为优良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以期获得将来上市或转让股权实现投资收益。自2007年9月10日,中信证券收到证监会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批文以来,我国券商直投业务走上了快车道。截至今年5月份,已有20家券商获得直投业务试点资格,筹集资金179亿元。
自创业板启动以来,“保荐+直投”的业务模式令券商如虎添翼。所谓“保荐+直投”,是券商在作为IPO企业的保荐人的同时,旗下的直投公司又参股该IPO企业。在券商贴近资本市场等先天优势下,据统计,9家被券商直投企业上市的平均账面回报率超过3倍,从投资周期看,直投参股企业从融资到上市的时间周期普遍偏短,平均周期9个月,最短周期仅5个月。
或许正是由于券商直投业务可以在短期内获得高利润,上述“保荐+直投”模式逐步受到市场关注,并引发争议。
其实,券商的这点收益与国外同行相比可以说是相形见绌。国外的经验显示,直投业务已经成为众多国际投行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和利润来源,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的直投业务高达73%,不但收益远高于传统的证券承销赚取的利润,并且有利于深层次地挖掘客户价值,进而带动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周期往往交替出现,直投业务和承销业务有周期性互补的作用,从而增强投行的抗风险能力。
不仅如此,国内券商直投业务还有层层限制。目前证监会批准券商经营直投的资金仅为净资本的15%,业务仅为PRE-IPO,这在规模及业务模式上限制了券商直投的发展,考虑到国有股转持因素,可能会更低。何况还有锁定期的限制。
长期以来,内地券商只有经纪、投行、资产管理和自营四张牌照。由于这些业务都与证券交易相关,所以股市行情对券商的业绩影响非常大。直投业务的快速上马,解决了券商以经纪业务为主、靠天吃饭的既有盈利模式,使高端投行业务有了更大的价值实现空间,不少券商甚至形成了“保荐+直投+财务顾问”的垂直业务链,在创业板中涌现巨大市场空间。
国内券商直投业务不仅意味着其未来利润来源的多元化,更在于券商们又可以向大投行的角色前进了一步。目前券商直投业务处于刚起步阶段,直投项目在整个股权投资项目中的占比也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切不能因噎废食,自己束缚发展的手脚。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马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