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创投第一股鲁信高新披露了全资子公司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高新投”)两个投资项目的退出情况,作为未能上市的两个项目,此次退出本可以使投资者明了创投项目蕴含的风险,不过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一个项目的分红数据与鲁信高新此前的信息披露不一致,且分红数额明显偏高,信息披露似乎存在“摆乌龙”的现象。
巨额分红项目被退出
12日的公告显示,山东高新投此次选择退出的项目分别为山东神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思电子”)和山东兴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亚新材”)。资料显示,山东高新投对神思电子的初始投资始于2005年5月,投资数额为1150万元,持有其23%的股份,2009年12月经山东省国资委批准,山东高新投拟将持有的上述股份全部转让。目前上述股权已经被山东神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全部摘牌,成交金额为1267.23万元,股权转让款已于今年4月27日支付到位。
导报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投资5年来,山东高新投未从神思电子获得任何分红,投资收益仅为股权转让差价117.23万元,年收益仅为2%左右,而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若考虑此次投资的机会成本,进行2.25%的扣除,山东高新投此次对神思电子的投资收益实际为负。
效益不佳、上市前景不明,可能是山东高新投退出创投项目的主因。按道理,这样的理由对兴亚新材应该同样适用,但鲁信高新披露的信息却与此不符。
资料显示,2005年4月,山东高新投对兴亚新材投资850万元,持有其28.33%的股份,2009年12月经山东省国资委批准,山东高新投拟将持有的上述股份全部转让。目前,上述股份已经被罗美华全部摘牌,成交总价款为1232.5万元,截至今年5月10日,山东高新投已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兴亚新材也已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不过鲁信高新今年1月披露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应监管部门要求补充的投资项目分红状况显示,2005年至2008年,山东高新投分别从兴亚新材获得了209.18万元、247.21万元、570.49万元、665.57万元的分红,投资回报惊人。以2008年665.57万元的分红为例,当年分红占到了山东高新投总投资额850万元的78.3%,投资回报率如此之高,山东高新投算是拣到了“金饽饽”,又有什么理由要退出呢?
投资者或被误导
导报记者仔细研究相关资料发现,鲁信高新对于兴亚新材投资项目的信息披露内容很可能有误,存在自摆乌龙的可能性。
山东高新投于2005年4月投资兴亚新材,但在上文提到的关联交易报告书中,山东高新投2004年就从兴亚新材获得了41.11万元的分红,而在山东高新投披露的最近5年年均收益率中,其对兴亚新材的投资收益率为9.11%。导报记者简单把这几年山东高新投从兴亚新材获得的分红相加后平均计算,其年均收益率达到了40%,与披露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
导报记者还查阅了鲁信高新最早于2008年9月披露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在预案中披露的山东高新投23个投资项目历年分红情况中,2005年-2007年兴亚新材的分红都为0,2004年也没有分红。
哪个数据更真实呢?由于山东高新投转让股权涉及国有资产转让,其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披露的信息也许可以成为佐证。在今年1月的挂牌信息中,导报记者发现,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兴亚新材资产总计14399.93万元,净资产4824.83万元,当年取得营业收入22514.06万元,净利润51.49万元;但到了2009年11月30日,兴亚新材的总资产减少到10932.49万元,净资产为3742.56万元,营业收入也只有7924.23万元,净利润更是亏损79.12万元,经营状况可谓每况愈下。
如果审计数据真实,那么兴亚新材2008年净利润仅为51.49万元,不可能向山东高新投发放665.57万元的巨额分红,如果真的拥有这样的“分红奶牛”,估计山东高新投也不会选择退出。
可如此一来,鲁信高新关于山东高新投投资项目的信息披露内容就存在明显的错误,可能也因此误导了部分投资者。
导报记者17日多次拨打鲁信高新公布的投资者联系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来源: 经济导报 作者: 段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