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市低迷、房市政策紧缩等各类消息的频出,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现在投资什么?而温州商人一向嗅觉灵敏,他们近期又在忙些什么呢?
南方都市报在采访了广州温州商会、浙江工商联合会等机构的相关人士后发现,大部分温州商人现在已经回归实业,做起老本行。其他方面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产、餐饮和酒店、金融运作和股权投资等四个方面。
“我们的影响被放大了”
从股市到楼市,从煤炭到黄金再到农产品,以“温州炒房团”为代表的江浙资本几乎无所不及,这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广州温州商会会长朱清国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温州资本对本轮农产品涨价的影响被明显放大了。
对于市场风传“温州炒房团”转战农产品,爆炒之下导致大蒜、绿豆等价格飙升,朱清国表示,炒作者中可能有江浙资本,但金额不大,价格上涨主要还是气候和供求关系导致。
他开玩笑说:“炒房,炒农产品,那都是太太们干的事情,男人们主要精力还是在做实业上。”而南都记者采访的其他温州商人也表示,他们正在回归老本行。
温州资本已经“化整为零”
朱清国透露,现在的温州资本已经“化整为零”,投资方向越来越多。更多的温州资本正陆续回流实体经济,用于扩大再生产。
据朱清国介绍,由于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股市、楼市猛跌,的确有一部分温州商人被套其中。
与朱清国相识的两名温州老板上个星期就抱怨自己的股票亏了几千万,而炒房团真正从楼市中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
据他所知,炒房的热潮已经过去,后期基本都是太太们拿着家里的闲钱在炒,因为不急着用钱,楼价跌了就先放着,做长期投资,等以后有合适的价格再出手。
如果遇到地段好、价格低的楼盘,还会和同乡们一起投资,买进来长期持有。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将资金放在银行,等待跌下来的投资机会。
温州人目前的投资方向
对于温州人未来的投资热点,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还会有一部分资金集中在房产、矿产,但这方面的投资意愿已经大大降低。温州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窝蜂地投资到某一个方面,投资品种更加多元化。
方向1
回归本业
前两年因为金融危机,许多温州企业家面临产品需求减少,银行停贷,机器停工等问题,纷纷将投资实业的资金,转向了非厂房的不动产和其他投资。
朱清国称,今年很多温州老乡还把原来的本行做大了,固守本业成为近期温商的首要选择,目前温州商会下属17个行业,在面料、服装、化妆品等轻工业全面开花。
方向2
商业地产
朱清国认为,投资商业地产仍大有可为,主力是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自发形成,生命力强,很多市场刚刚建成就被温州生意人内部消化掉了。
未来温州商会还准备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汽模配市场和亚洲最大的皮具开发市场。
方向3
餐饮、酒店
瞄准红酒生意的温州人很多。据温州海关统计,温州地区进口葡萄酒货值从2006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0%。仅今年一季度,累计进口葡萄酒货值就达847万美元,同比增长207.95%,占同期全国进口葡萄酒总值的5.49%,占同期浙江省进口葡萄酒总值的51.08%。
红酒仅是一个代表。朱清国对记者说,近期还有相当多的温州资本投向酒店经营。酒店作为一种文化,可以历代传承。目前温州商会在内蒙古、上海、天津、苏州小都开始建一些连锁酒店,建成以后将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打造国内知名品牌。
方向4
金融运作
虽然温州人更愿意投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势所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兴起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本地和外地涉足此类投资。
据媒体报道,到现在为止,温州总共有1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村镇银行,涉及资金约数十亿。相对于“6000亿”民间资本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角。但当地不少企业家都认为,温州呼吁“建立金融试点”已久,从小额贷款公司走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不具有吸储功能,只能靠资本金运转),是巨大的一步,这为温州民间资金的阳光化提供了合理出路。
方向5
股权投资
南都记者了解到,温州的股权投资营运中心本月将挂牌,温州民间资本有望通过这个平台找到新的投资渠道,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
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近1400亿元温州民间资金涌入创投领域。朱清国表示,因为国家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三农,一些温州资本已经开始投资农产品相关企业,购入原始股,准备像创投公司一样去培育这些企业,扶持这些企业上市。还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中小型科技公司,一些民间资本也倾向于在其创业初期就开始投入。
温州人的投资路线
“哪里有钱赚,我们就去哪里”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中等城市。根据温州市政府的统计,温州市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2008年末户籍人口771.99万人,人均GDP(生产总值)31555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6172元。
有着“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商人,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让国人认识到其隐藏的巨大威力。
近几年来,从炒房、煤、棉花,到矿、石油、大蒜,虽未能涵盖温州民间资本的全部投资类型,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其流动轨迹。
“哪里有钱赚,我们就去哪里。”温州人如是说。
从“家门口”炒房开始
温州资本最初爆发是从“家门口”炒房开始。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根据温州建设局的统计,1999年温州房价增长17%,2000年增长20%,2001年增长22%。温州市区房价3年内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
从2000年开始,温州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上海、杭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据浙江当地媒体《钱江晚报》报道,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共15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买走了100多套房子,一出手就砸了5000多万元现金。两个月后,温州购房团107人乘飞机再度来到上海,又抛下8000万元的订单。“温州炒房团”由此诞生。以此为始,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
完成原始积累的温州民间资金开始远离生产经营领域,四处追逐投资热点。
炒房仍是重头戏,目前温州购房团的足迹已经遍布全中国。北上沈阳,南下海口,西进成都,东至上海等地。甚至远在迪拜、越南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可以看到“温州炒房团”的身影。
“去山西炒煤,去新疆炒棉花”
在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温州资本也进入了能源领域。2002年,全国能源紧缺,煤炭价格飞涨,温州民资大举收购煤矿,扎堆山西炒“黑金”。当时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在山西任何一个产煤市县,都活跃着温州炒煤团的身影。”
2003年,棉花减产,棉价上升,超过30亿的温州资金进入产棉大区新疆,收购新疆棉花。
同样还是在2003年,看准了电力的紧缺,温州人携巨资进入四川、重庆等水电资源富饶的地区,投入资本又是几十亿。
2006年,商品期货迎来了大牛市,许多温州民营企业开始投资有色金属矿产。
2007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50亿温州民资进入西部,大肆收购油井……
传闻温州民资还炒过大蒜、炒过生姜,也炒过黄金、炒过玉石,前段时间又在炒商业地产。
从这些投资标的来看,温州商人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不喜欢投资股票、期货这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究其原因,从历史上看,温州本身属于资源贫乏的区域,因此,温州人对于不动产和资源有一种天生的狂热。
一个温州商人的投资路径
温州人李敏(化名)1993年从老家来到广州,跟着同乡一起从事面辅料生意。
李敏告诉南都记者,他们算是中大布市的开创者,那时候布匹交易的毛利率大概有15%-20%,靠着简陋的铺子,一家人一年多就挣到了100多万元。
买铺子,收租金
随着中大布市的规模日渐壮大,铺位的租金也水涨船高。一间4.5平方米的铺子,刚开始3年租金只要18万元,几年后就涨到50万元。李先生第一项投资就是不断地买铺收租,到2000年前后,他在中大布市的铺位已经有10多个,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有数百万元。
开酒店、买矿、担保公司都有涉猎
李敏认为,铺位、批发市场等商业地产仍然是最有价值的投资途径,因此直到现在,他仍然会把自己1/3的投资放在商业地产。
另外2/3的投资,部分用于餐饮业,他在中大布市附近开设一家占地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酒楼;部分与别人合伙开设担保公司,还有一部分用在云南的矿产收购。
李敏解释,开酒楼是因为看好中大布市附近火爆的人气,而小额贷款公司也蕴藏巨大商机。2006-2007年间,资源价格疯狂上涨,李敏也和同乡一起买了云南的几个矿产。
股票、基金几乎从未涉及
李敏说,股票、基金几乎从未涉及。他告诉记者,自己是门外汉,投资一定要投向自己有把握的项目上。
近年来,李敏又瞄上了红酒生意,与温州老乡一起开了一家法皇世家酒窖。李敏称,刚开始纯粹是个人爱好,除了要自饮和馈赠亲友外,经常还要招待生意伙伴,红酒用量越来越大。到了后来,干脆和法国红酒协会合作,做起了红酒生意,除了满足自己的酒楼需求外,还开拓了不少企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