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最后关头意外搁浅
14日港股收盘之后,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创)发布公告称,鉴于当前市场状况及为给投资者争取最佳利益,公司及联席全球协调人已决定不会按原定时间表进行全球发售,公司将检讨市场状况及其他相关因素以厘定重新进行全球发售的情况。
按照IPO时间表,12月3日,融创展开路演,12月7日招股,12月11日定价,12月18日挂牌。融创原计划在港发行6亿股新股,招股价格区间定为2.9―3.7港元,预计募集资金17.4亿―22.2亿港元。此前,著名私募基金贝恩资本、鼎晖投资和德意志银行均已入股。正因如此,外界普遍认为融创对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不料,到12月10日认购期限截止时,尽管融创中国的国际配售部分超额完成,但其保证金认购却远未足额。
市场时机不利于股票定价
外界普遍认为,包括保证金在内的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远未足额是融创上市搁浅的原因。据采访了孙宏斌的《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叶加转述,孙宏斌14日晚表示,路演期间香港股市一直在下跌,投资者信心不足,而且宏观调控政策出台,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对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我不想下限定价,他们(贝恩资本、鼎晖投资、德意志银行等战略投资者)也不想下限定价,不想一开盘就跌。”孙宏斌认为,市场时机并不利于融创的股票定价。天津融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于公司上市事宜不在自己负责的权限范围之内,所以不便发表观点。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可能导致房价下滑。”纵横地产总经理张良的观点印证了孙宏斌关于政策影响IPO的说法。张良表示,受到政策调控影响,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商品房销量将会在2010年下降,导致投资者对房地产公司2011年之后的盈利增长前景不看好,此外11月份以来,内地大房企的销售量出现了拐点,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这是融创上市未果的主要外部因素。
地产大鳄遭遇第三次失败
“算上这次,孙宏斌(融创董事会主席)已经是3次试图上市了,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3年、2004年,孙宏斌带领顺驰在国内地产界狂飙突进,疯狂圈地的顺驰很快资金链绷紧,孙宏斌因此第一次寻求香港资本市场的庇护,但当时碰上了宏观调控,最终未能如愿,不得不于2006年9月将顺驰卖给路劲基建。此后3年,孙宏斌精心经营融创。从“疯狂”转型“稳健”之后,2007年年底融创筹备上市,并引入战略投资者雷曼兄弟,但又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算上此次上市,孙宏斌连续3次都没能叩开香港资本市场大门。
深度观察
“稳健”很难赢得信心
融创的招股书显示,在公司11个项目中,除了全资拥有3个位于大本营――天津的项目之外,其余的都是采取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而且在北京的两个项目中,融创分别仅占25%和35%的股权。“合作开发虽然能够拓宽项目的融资渠道,但也会摊薄利润。”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永明表示,刻意保持低负债率的融创,一直妄图以此吸引投资者眼球,但是在香港投资者看来,与这一波赴港上市潮中的其他内地房企相比,融创还缺少亮点。
潘永明指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里,低负债率并不是一家地产公司的主要指标,是否拥有在重点区域的稀缺性土地资源才是能否打动投资者的关键。此外,与恒大地产5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相比,融创中国595.5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显得寒酸。仅仅以低负债率和“稳健”标榜的融创,很难赢得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