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发改委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将继续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管理办法。随着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推进,对外资准入的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作为综合监管的一部分,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略有增长。1至6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0973家,同比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14.8%,占比进一步提升,达56%。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9.6%。
今年上半年,在支持上海自贸区加快推进建设方面,发改委指导和支持上海自贸区制定2014版负面清单,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由原先的190条调整为139条。此外,还出台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资本输入的大国,一方面积极适应全球经济自由化趋势下带来的外商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从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出发进行立法,以规定管制外国投资的额度范围和出资比例等来明确外国投资的参与程度。
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今年7月通过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也指出,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依法履行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有关职责。在监管方面,建立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改革方向就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对外资准入的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是自贸区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对外资准入的安全审查。
负面清单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准入制度,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出,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监管重心和监管体系的变化,政府职能将从注重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这需要形成综合监管体系,其中在风险防范上需要建立反垄断和安全审查机制。
下一步,在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方面,发改委表示,要认真贯彻施行发改委12号令,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标准、诚信记录等信息的横向互通制度,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的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外商投资项目可查询、可监督,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制定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管理办法,为完善全国性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积累新经验,探索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