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监管层应斩断利益输送行为,而非否定模式本身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目前,国内券商“保荐+直投”模式招致不少非议,更有人士提出应叫停“保荐+直投”的模式,对此,《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监管部门对此问题非常重视,正在研究对券商直投以及其他形式的PE更为严格的防范利益冲突的监管措施。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券商“保荐+直投”模式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券商既是保荐机构,又是发行人股东,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帮助发行人掩盖相关问题,高估投资价值提高发行价;二是“保荐+直投”模式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其在公司上市前突击低价入股、高价发行的赢利模式,更有利益输送之嫌。
对此,有学者提出,“保荐+直投”的模式应该立即叫停,禁止券商直投参与自己保荐的项目,以维护中介公信力。
“我们的投行业务和直投业务内部有严格的防火墙机制”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直投负责人这样表示,除了防火墙机制之外,违法违规成本巨大也被认为是券商直投没有必要利益输送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内券商从诞生起就面临严厉的监管制度。特别是在当前监管体制下,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负有更大的责任,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巨大,券商投行及保荐代表人缺乏为了券商直投的利益而放弃原则的驱动力。
“监管层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是为直投与投行业务之间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而不是否定‘保荐+直投’这种模式本身或者为这种模式设置更多的限制。”一位券商高管这样表示。
另一券商直投公司负责人也表示,不论券商直投是否参股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履行保荐职责。因此,券商直投会充分考量投资价值和退出风险,投行储备的项目中如果不符合投资价值和退出条件的,并不会盲目投资,会充分判断风险,不会与政策对赌。
分析人士认为,只要券商直投独立运作,具有完全独立于投行的决策机构和风险控制体系,且防火墙机制严密有效,再加上现有的7%持股比例的限制,“保荐+直投”模式的潜在利益冲突完全可以有效避免。
事实上,在海外成熟市场,“投行+直投”模式也是一种国际惯例,海外资本市场并没有对投行入股企业进行过多的禁止或限制。同时,直投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众多国际投行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和利润来源,不但收益远高于传统的证券承销赚取的利润,而且有利于深层次地挖掘客户价值,进而带动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同时由于投资和融资周期往往交替出现,直投业务和承销业务有周期性互补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投行的抗风险能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开展直投业务的券商有20多家,事实上,真正投的项目和资金量很少。而且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单证券公司在开展直投的过程中出现违规的事。“监管部门应斩断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行为,而不应否定这种模式本身。”分析人士表示。
来源: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