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金融产业基金已经扬帆起航,然后另一投资基金——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却沉寂至今。
虽然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的投资团队在全国开始洽谈潜在项目,但受限国泰君安作为券商的出资资质,还未获得证监会批准等因素,基金目前无法正式挂牌运作,所谓投资只能隔岸观火。
甚至知情人士透露,基金原已初步确定的公司制模式,有可能推倒重来,在合伙制、契约制和公司制三者之中再作权衡。
资金尚未到位
“最近我们和上海航运基金的人初步商谈了引资的事情,但他们表示国泰君安的股权出资尚未获得批准,目前还不能实质性投资。”一家航运企业的相关人士近日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集合航运上下游链条的多项业务,中期也有做大上市的计划,因此管理层拟出让30%左右的股权比例融资,不过由于国泰君安的出资手续问题,双方尚不能走到实质入股程序。
上海航运行业2009年下半年进入筹建程序,发起人主要有四家企业,中海集团、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及上海虹口区政府所拥有的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4家股东的出资比例为3:3:3:l,航运产业基金公司的注册资金为2亿元,首期出资规模为1亿,首期产业基金的募集资金规模为50亿元。
由于央企中海集团在虹口区注册,虹口区对航运产业也颇为倾斜,甚至参与出资基金,因此航运基金目前也是落户虹口区,目前已完成了工商注册的预注册。2010年年初,虹口区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基金最快可能春节前就完成审批;之后,又传出基金将于6月份挂牌正式运营的消息。
但知情人士介绍,和金浦投资类似,好事多磨,该基金目前资金募集到位和项目投资储备的情况并不理想。
以正在接触的该航运企业为例,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航运基金在入股谈判中略显功利,要求投资后当年就要看到可直接计算的收益,但现在很多航运和船舶企业都处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前面几年不一定能立竿见影的看到效益,航运基金不一定适合该公司,反而是一些有耐心的投资人适合航运行业。
“投资方式是否成熟还是一方面,目前公司的出资人、出资方式等都还没有确定,50亿资金并未完全到位,成立时间也无法确定。”基金参与人士告诉记者。
组织形式存疑
据了解,在基金筹建初期,国泰君安出资航运基金的投资主体是下属的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上海的一位券商直投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是以直投公司的名义投资项目,应该不需要涉及到证监会的审批。
因此他告诉记者,可能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出资主体变成了国泰君安证券本身,目前证监会对券商的投资、直投等资金额度由不超过净资本一定比例的规定,需要一段审批程序,另外则是作为试点产业基金,政策性较强,无论是券商还是直投公司,都需要证监会的批准。
此前,券商出资试点产业基金的案例有中银国际参股的渤海产业基金,以及中信证券出资成立管理公司的绵阳产业基金等。
在中信证券模式中,中信证券虽然有直投公司金石投资,但在绵阳产业基金中,仍是以中信证券的名义入股,与直投公司并无关联,而在国泰君安此次入资的航运基金,也有类似情况。
航运基金的管理团队虽然主要来自国泰君安,总经理为原上海国资公司资产经营部总经理、国泰君安董事袁平,而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公司的总裁是由国泰君安总裁助理何斌兼任。
基金参与人士告诉记者,不仅国泰君安目前的出资主体以及获得批准还未明确,由于产业基金要协调的因素太多,基金公司还有多项环节都还未明确。
比如基金的组织形式,在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中海集团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基金是采用公司制的模式,不过7月中旬,有参与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到底采用合伙制还是公司制、契约制等问题目前并没有定论。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出资、募资等环节。“现在不是说你有资金就可以作为股东的,还需要看股东的产业背景,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参与人士告诉记者,航运基金筹建过程中的很多决策都是政府相关方面在主导,但中海集团等作为央企等,情况较为复杂。
他表示,如果是有限合伙的形式,LP(有限合伙人)的要求就会倾向于资金实力,募集资金就会比较迅速,但国泰君安能否复制中信证券模式获得航运业界认同,以及政府如何规划航运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各方协调。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